佛心禅语名句赏析(《华严经》卷五十二…)

整理分享佛心禅语名句赏析,一切善。不善法,心为根本。《正洪念处经》卷六十一;天见宝庄严,人见为清水,鱼见为窟宅,鬼见为脓血。《顺正理论》卷五十三接下来是小编和大伙分享的适合小孩过生日的文案分享了40条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!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1、五蕴五大种,六根及六处,无知烦恼暗,自性悉清净。《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》卷三

2、譬如种子别,生果各殊异,业力差别故,众生刹不同。譬如心王宝,随心见众色,众生心净故,得见清净刹。《华严经》卷七,世界成就品

3、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,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,如来藏者即是法身。《不增不减经》

4、识神造三界,善。不善五处,阴行而默到,所往如响应。欲。色。无色有,一切因宿行,如种随本像,自然报如影。《法句经》卷下,生死品

5、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。何以故?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。如自心,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二,如来出现品

6、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,此犹是对外道邪见人说。(唐)希运《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》

7、一切诸法,心为上首,若知于心,则能得知一切诸法。《大乘宝云经》卷五,安乐行品

8、众生本有菩提种,悉在赖耶藏识中。《心地观经》卷三,报恩品

9、能取及所取,一切唯是心。二种从心现,无有我我所。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五

10、识生变似义,有情。我及了。此境实非有,境无故识无。(古印度)弥勒《辨中边论》卷下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11、一切众生之心,常自在行,为心所使,为心所缚。《正法念处经》卷五

12、一切法,即是一切有情心。有情心烦恼种性,即是菩提性,即是本性真净,即是四智菩提。《曼殊师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》卷二

13、心将世间去,心为染着,心起自在。比丘,彼将世间去,彼为染着,彼起自在。比丘,多闻圣弟子非心将去,非心染着,非心自在。比丘,多闻圣弟子不随心自在,而心随多闻圣弟子。《中阿含经》卷四十五,《心经》

14、真该妄本,行无不修;妄彻真源,相无不寂。(唐)法藏《修华严妄尽还源观》

15、廓彻十方自性境界,触事全真。(宋)真净克文禅师《古尊宿语录》卷四十三

16、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,人从桥上过,桥流水不流。(梁)傅翕《传灯录》卷二十七

17、一切众生,贪欲恚痴诸烦恼中,有如来智。如来眼。如来身,结跏趺坐,俨然不动。《大方等如来藏经》

18、识者是身之主。遍行诸体,身有所为,莫不由识。《大宝积经》卷--。,贤护长者会

19、分别不相应,依他即清净,所住离分别,转依即真如。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六

20、一切唯心当知自心即是一切佛菩萨法,由知自心即佛法故,则能净一切刹。人一切刹。四十华严卷六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21、一切众生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,是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。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。凡有心者,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二十七,狮子吼菩萨品

22、虽复勤精进,修行菩提道,若先非佛性,不应得成佛。(古印度)龙树《中论观四谛品》

23、心为工伎儿,意如和伎者,五识为伴侣,妄想观伎众。《楞伽经》卷四

24、眼前一念瞋相,即是怪蟒之形;眼前一念贪相,即是饿鬼之形。无形之因念甚小,有形之果报甚大。一念之微,识田持之,历千万劫,终不遗失。如一比丘,以智慧故,身有光明;以妄误故,口流蛆出。(明)袁宗道《西方合论序》

25、诸烦恼藏覆如来性,性不明净,若离一切烦恼云覆,如来之性净如满月。《鼓经》卷下

26、心集无边业,庄严诸世间。《华严经》卷七十一,入法界品

27、心宰。心生。心造在这六尺之躯的众生体内,我说即是世界。世界的生起与寂灭,以及走向世界寂灭之道。《增支部》第二册,218页

28、何由无四大,地水火风灭?何由无粗细,及长短好丑。何由无名色,永灭无有余?应答识无形,无量自有光,此灭四亦灭,粗细好丑灭,于此名色灭,识灭余亦灭。《长阿含经》卷十六,《坚固经》

29、譬如人,于梦中,得佛道,度众生,此无道,无众生。佛法性亦复然,坐道场,无所得。若不得,则不有,明。无明,同一相。知如是,为世尊。众生性,即菩提,菩提性,即众生,菩萨众,亦不知如是,为世尊。《诸法无行经》

30、分别迷惑相,是名依他起;相中所有名,是则为妄计;诸缘法和合,分别于名相,此等皆不生,是则圆成实。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六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佛心禅语名句赏析

31、谓如有一端正女人,种种庄严来人众会。有见起敬,有见起贪,有见起瞋,有见起嫉,有见起厌,有见起悲,有见生舍。应知此中子见起敬,诸耽欲者见而起贪,诸怨憎者见而起瞋,诸同夫者见而起嫉,诸有修习不净观者见而起厌,诸离欲仙见起悲愍,作如是念:此妙色相不久当为无常所灭,诸阿罗汉见而生舍,由此故知境无实体。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卷五十六

32、如来成正觉时,于其身中,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,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,皆同一性,所谓无性。无何等性?所谓无相性。无尽性。无生性。无灭性。无我性。无非我性。无众生性。无非众生性,无菩提性。无法界性。无虚空性,亦复无有成正觉性。知一切法皆无性故,得一切智,大悲相续,救度众生。《华严经》卷五十二,如来出现品

33、名为遍计性,相是依他起,名。相二俱遣,是为第一义。《大乘密严经》卷下,阿赖耶微密品

34、三界之中,以心为主。能观心者,究竟解脱,不能观者,究竟沉沦。众生之心,犹如大地,五谷五果,从大地生。如是心法,生世。出世,善恶五趣,有学。无学。独觉。菩萨及于如来。以是因缘,三界唯心,心名为地。《心地观经》卷八,观心品

35、无见即是见,能见一切法。于法若有见,此则无所见。《华严经》卷十六,须弥顶上偈赞品

36、一切众生,虽在诸趣烦恼身中,有如来藏,常无染污,德相备足,如我无异。《大方等如来藏经》佛言

37、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心之念恶,即行即施,于彼受苦,轮轹于辙。心为法本,心尊心使,中心念善,即行即为,受其善报,如影随形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五十,大爱道般涅槃品

38、众生身中种种诸法,意为先导,意最速疾。《密严经》卷上

39、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。《金刚经》

40、心垢故众生垢,心净故众生净。《维摩经》卷上,弟子品

标签: